。Blog
<< 2021‧06‧04 |【International】从加拿大埃德蒙顿回国经验(2021年夏,COVID-19期间)Go Home during the Pandemic
现在是北京时间的14:50,同时也是埃德蒙顿时间的00:50,不管生活在哪个时区,在这个时间我都理所当然地毫无困意。于是决定趁着记忆还清晰,把从准备回国到入住隔离酒店的经验写下来给小伙伴们参考。准备回国的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尤其对我这种喜欢焦虑的人来说,总是害怕哪里出岔子,莫名地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我会写的尽量详细一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和我一样对细节非常焦虑的朋友们,如果你有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邮件和我联系。
本文将分为机票购买、核酸检测、临行准备、旅途见闻、入关经历、酒店入住几个部分。后面如果在酒店隔离以及返乡期间还有好玩的事情的话我也会再更新上来。
1. 机票购买
这一趴要说的不多,大家关注“五个一”政策,Google Flights在这件事上不太靠谱,建议挨个搜国内航空公司的官网,一共也没有几班。
有联程票可以买,不用担心隔离耽误后续航班,因为隔离造成的都可以免费改签。我坐的是厦门航空,在起飞前一周直接通知我从厦门到家的航班状态为灵活航班,等到确定后续行程之后可以随时联系厦航改签。
我住在埃德蒙顿,国内的航司基本上没有卖直接从埃德蒙顿启程的联程票,所以需要单独买埃德蒙顿-温哥华段。因为是境内航段,选择还挺多的,只要稍微提前一点买,价格也便宜。我五月末回家,四月中旬买的票,埃德蒙顿-温哥华航段花费不到100加币,温哥华-家里不到700加币,当然不同时间购买票价会有差异,仅供参考。
理论上说同时买往返机票应该更便宜,但由于自身行程不能确定以及八月份的票价不稳定,我决定先买去程,观望返程。返程购票出了点幺蛾子,现在还不算尘埃落定,等我回加拿大的时候可以再写写这一段。
大家注意一定要确定起飞前48小时内(或两天内,看领馆要求)有合适的核酸检测位置可以预约,然后再下手买票。此处可以和下一条互相参考。
2. 核酸检测
厦航的机票是周二凌晨飞,卡尔加里领区要求检测时间必须是起飞前48小时之内,即周日凌晨到周二凌晨之间,于是就必须周日早上去做检测,感觉心里慌慌的,一是怕损失的凌晨到早晨的几个小时导致来不及出结果,二是怕周日不能检测。然而我拿到绿码之后发现多给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可能是考虑到了厦航的飞行时间所以在绿码期限上是给了一定富余的,这样一来即使是周六去检测应该也来得及(建议咨询领馆)。另外厦航的实际登机时间是周一晚上,温哥华领馆发的绿码是两天内(而不是48小时内)有效,于是很多温哥华本地的朋友是周六做的检测。这些是后话了。
因为担心周日的检测能力,给阿尔伯塔的检测机构Dynalife打了电话,确认一些采样点周日是可以检测的,只要能预约到就可以测,而且不影响出结果的速度。预约成功后会发给一个知情同意书,打印出来,需要检测当天带去签字。我是提前在家签好了,避免接触,这都没问题。
诊所环境很好,不过前厅有点小,而且并不是所有人进门之后都会规范佩戴口罩并立刻洗手消毒,所以大家自己做好防护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到了之后上交知情同意书并出示ID,就会给你挂上号让你在座位上等待。总体来说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不过中途另一个检测人员出来了,两个人开始打情骂俏还抱怨今天抽血的人多,感觉这就不太专业。Anyway...
叫到名字把你带到一个采样室里,规范的操作流程,会一步步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会有什么感受,所以不用紧张。如果英语不好觉得沟通不方便的可以提前跟人说一下,让采样人员放慢语速或者比划一下之类的。先做核酸,阿尔伯塔默认的是咽拭子(throat),除非你特地要求做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这个不影响申请绿码,所以不必特地要求。让你“啊”一声,以便软腭抬起来露出咽壁,会用棉签在左边和右边各旋转擦拭几下,一共大概5-8秒钟,到最后觉得有一点干呕的感觉,坚持一下你可以的!然后是采血,就很正常的体检静脉采血,让你握拳、绑止血带、找到静脉,开始出血之后会松开止血带,最后会给你口令让你松开拳头。不懂就问,害怕就说,没关系的。加拿大这边采血之后是不要求你摁五分钟的,就是给你一个大棉球然后拿医用胶带粘上,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自己摁一会儿,我扎针的地方都紫了,可能也许是没摁着的缘故。
工作人员告诉我一般24小时之内就出结果,为了防止意外,他们写作24-48小时。实际上我当天晚上半夜1点多就收到结果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半夜发结果,可能是系统自动的)。我内心非常激动,当即把收到的PDF转成了JPG准备上传。使用“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和旅行信息,然后上传检测证明,还要上传飞机的行程单和你本人的居留证明(我传了Study Permit, Visa和护照信息页)。
卡尔加里领馆写的是8:00-23:00之间申请,我还有点担心半夜交申请会不会影响审批速度,不过实在不想第二天早起弄这个事儿于是半夜1:55左右就交了。结果……两点多就审批下来了,使我不仅怀疑审核人员和我一样是个夜猫子……感谢审核人员的辛勤工作,让我睡了个安稳觉。
一个小的细节是,要向检测机构所在领区申请绿码。最后实际上填表的时候这件事是没有歧义的,会让你选择你的检测机构,然后直接关联所在的领区,并不需要你自己选择领区。重点在于你在购买机票和预约检测的过程中就应该参考检测机构所在领区的规定,尤其是检测时间和采样要求。
3. 临行准备
直到出发前一天我还在准备一个会议报告,所以临行准备基本上就是没有准备。我的策略是在出发前一个月就弄一个清单贴在墙上,想起来需要带什么就往上加,最后装行李的时候装一样划一样就好。大概总结一下是分为了个人证件(包括护照、身份证、核酸检测结果、行程单等)、消毒防疫用品(如口罩)、电子用品(如笔记本、平板)、生活用品(衣物、洗漱用品、化妆品)几个大类。
防疫用品方面,我准备了很多医用口罩和手套,另外还有一个面罩,这样如果需要吃东西的话可以用面罩遮一下。没有穿防护服和鞋套之类的,因为觉得做不到真正的穿脱标准,而且长途旅行还是以舒适为主吧,不过如果大家觉得遮挡一下更安心那样也好。封口袋子是个好东西,干净又方便,把要用的东西分门别类装到小袋子里。我买了一个70%酒精的sanitizer,很多航空公司对能带上飞机的酒精浓度要求是<70%,但是我这个正好70%的他们也没说什么。另外买了一包消毒湿巾,到处擦一擦也挺安心的。
电子产品就很有意思,我查的航空公司政策是100瓦以下的含有锂电池的产品是可以托运或登机的,但是到了办理托运的地方我又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说含有锂电池就绝对不能托运。这个也没有必要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当场把托运行李里面的所有电子产品(电动牙刷、手表)都重新打包到了登机的背包里。对安检之类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安检时只会要求你把大件电子产品(电脑、平板)单独拿出来。
生活用品我基本上就没带什么。到了酒店什么都有,带了旅行装的漱口水和卸妆油之类的,超市都有卖。另外还拿爽肤水灌了一小瓶喷雾,这个我每次坐飞机都带,因为飞机上比较干。再就是飞机上穿的外套,有需要的带一下。隔离期间算准会来例假的话,卫生用品不要忘了带。另外我久坐一般都会换成拖鞋,所以带了一双拖鞋和一双干净的地板袜,到了机场之后就一路在室内了,直接换上,下飞机之前再换回来。
总的来说,我的行李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共就一个背包(电子产品、防疫用品、文件)和一个小登机箱(生活用品,留着下飞机到酒店用),还带了一个购物袋准备装一下外套和颈枕。一路上看着其他旅客大包小裹两个托运行李起步,感觉自己活得太糙了……到了境内工作人员直问我“你没行李吗,是不是忘拿了……”轻装简行也有好处啦,一路上坐大巴都不需要装行李,拎起来就走。而且隔离两天了还没有感到少带了什么。可能我确实活得太糙了……
4. 旅途见闻
这一趴和上一条相关,来说说哪些准备格外有用,哪些准备了也没用上。
埃德蒙顿机场给我的感觉是比想象中安全很多。人非常少,到哪里都没有排队,也就自然而然地保持了社交距离。另外就是到处都有sanitizer,办完一件事顺手消个毒。当然了,不好好戴口罩的大有人在,躲远一点就是了。相比之下温哥华机场甚至表现不如埃德蒙顿机场,因为是大港当然更为拥挤,sanitizer反倒少了很多,我从安检出来想消个毒,结果一排所有的消毒液都用光了也没有人填。这个时候就显出了自带消毒液的好处,这个也是我一路上使用率最高的装备,每次摘戴口罩手套或者触碰面部之前一定要洗手消毒,不然口罩啥的都白戴了。
我戴了十几副医用手套,用到了十副左右吧,主要是安检或者去卫生间这种高接触的活动中用到。注意并不是说戴上手套你就安全了,而是手套方便用过后丢弃。所以戴手套之前要先给双手消毒,戴上手套之后也不能接触面部,脱手套的时候要翻过来卷好丢弃,不要再碰到之前的手套外部。同理,口罩也是消耗品,我尽量避免了把口罩拉到下巴上然后再戴回去这种操作。登机的时候会让你把口罩拿下来露出全脸,我一般是把口罩拉得远离面部但是不把手松开,好了之后再放回去。另外我在降落的时候耳朵会特别疼,于是要捏鼻子把鼓膜鼓开。这个时候我会提前把手消毒,然后在之前的口罩外面再戴一层新的口罩,这样一来手和接触到的口罩都是干净的,再去捏鼻子。总之就是所有东西都要算好哪一面是干净的哪一面是“脏”的,脏了的表面需要频繁消毒或丢弃,而且不要和干净的表面接触。
没有用到的装备是提前打印好的绿码截图和核酸检测报告。绿码给乘务人员看手机截图就行,不必打印,除非你担心手机没电。检测报告嘛,听说有的航班会查,但我坐的加航是问都没问,甚至也没发现他们测体温(中途有一步是让我抬头看了一眼,可能是红外测温吧)。另外面罩也基本没用上。这个看个人喜好吧,我自己觉得面罩只是用来遮挡飞沫的,因为它并不能过滤任何东西,所以只要你确定周围不会有人直接朝你咳嗽,戴不戴面罩可能差别不大。我带了两个,只是在温哥华机场吃饭的时候戴了一个,然后因为它是弧形的非常影响视线,我吃完饭就把口罩戴好然后不戴面罩了。完全是个人选择啦,安全舒适就好~
加航的境内航班给每个旅客提供了一小瓶消毒洗手液和两张湿巾,这个厦航是没有的。不过厦航去卫生间的话会给提供塑料手套和湿巾,我用的是自己的医用手套和洗手液,感觉两者都是不错的选择。这里还要称赞一下厦航的小姐姐们,态度超级好,简直如沐春风,而且全程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真的辛苦了。旅客们的话,并没有之前看到的攻略上面写得那么紧张。加拿大境内航段不用说了,不好好戴口罩的有,不注意保持距离的也有,还有摘了口罩咳嗽打喷嚏然后吃了一大盒沙拉的,不在话下。国际航段大家还是更注意一些的,但是没有之前以为的那样全副武装一动不动,还是正常穿戴,快速地吃点东西(厦航有提供一包食品,里面有零食、苹果、水果罐头、瓶装水),卫生间也是正常去的。由于是深夜航班,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很快就过去了。这里赞一下厦航的座椅,向后靠的同时座位也会前移,这样后仰的角度就更大了,加上颈枕和腰部垫上毛毯,还挺舒适的。
5. 入关经历
入关的时候太困了,具体流程甚至记不太清了。但是在飞机降落之前会广播入关流程,伴有视频和流程图,非常清楚,提前了解一下,到时候听指挥照做就行。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都表现得热情专业(不是那种商业微笑2.0的热情,是楼下叔叔阿姨的那种热情,你懂的),组织我们排队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个消毒液的喷壶,每说一句话就喷自己一下,超级可爱。排队和办事的过程中有不懂就问,不要慌张。
首先是飞机降落停稳后,会组织按座位分批下飞机。座位在后排的可能需要多等一会儿,大概等了半个多小时吧,不是特别不可理喻。下飞机后进入到达航站楼,先是出示海关码,上交在飞机上填好的入境防控交接单(不叫这个名字,但反正是个二联单,飞机上空乘人员会组织大家填写,别丢了就行)。工作人员会例行问几个问题,有无发烧感冒症状、最近去过哪里之类的,如实回答即可。
海关码是一个微信小程序,入厦登记是一个公众号(i厦门),都是在办理登机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发给你。我在候机的时候就提前把这两个填好了,所以过海关的时候直接扫码,很轻松。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最好在填写的时候就把所填信息截个图。我填完了之后忘了自己填的是护照还是身份证了,拿到码了之后也不能回查自己填的是哪个,就很尴尬。似乎是海关码必须要用护照,但是入厦登记是可以用身份证的。怕麻烦的话也可以保持一致。手机号同理,一路上境内境外手机号各有解决方案,但是你要记得自己填了什么。因为到了境内了联系方式最好还是填一个境内的手机号,很多时候会问你境内联系人,这时候也可以填一个家人或者朋友的手机号。
之后仍然拿着海关码的截图,过一个小闸门,还会有红外测温,如果体温过高会拉到一边去复测。然后我忘了是闸门打印出来的还是工作人员给的,反正会给一个样本采集的条形码,拿着走到采集区,就到了激动人心的鼻咽拭子阶段。工作人员收取你手里的条形码,贴在一个试管上交给你,拿好之后他们会根据空位告诉你走到几号房间去采样。把行李留在门口,只带着采样试管进去就好。
我是第一次做鼻咽拭子,真心紧张,不过我也知道鼻腔和咽腔就是连着的,捅进去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和采样的小姐姐调侃了几句,小姐姐非常温柔,告诉我紧张或者想要打喷嚏、干呕都是正常的,说她会轻轻的。进鼻腔的棉签是又细又软的,因为鼻腔里面本身就有软骨形成的腔体,棉签会跟着这个轨迹走,所以并不会觉得疼。只不过有一种被草棍戳了鼻子的感觉,拿出来的时候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哈哈。咽拭子就是一个稍微硬一点的棉签,和回国前的采样是一样的,不过因为刚捅了鼻子还觉得有点敏感,被捅了嗓子之后我又干呕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小姐姐又说这是正常反应没关系的。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鼻咽拭子采集的恐怖描述,吓得我夜不能寐,真正经历了之后觉得这也是一个小马过河的体验吧,视个人敏感程度,每个人的体验都可能有所不同。大家做好心理准备,相信工作人员就好。咽拭子的部分其实可以自己拿干净的勺子或者棉签碰一碰自己的舌根或者咽壁感受一下,我之前咽壁上长过溃疡所以去碰过,因为是自己动手感觉不会特别敏感,所以我对咽拭子没有什么恐惧心理。鼻拭子就还是不要自己去试了,毕竟我们没有软的棉签,也没有受过训练,可以看一下科普宣传片,了解鼻腔的结构,消除一些恐惧心理。祝大家捅鼻成功~
之后就是正常的过海关敲章,会问你的联系电话以及一些例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什么职业之类的),按指纹这一步没有了,只有脸孔识别,需要露出全脸看镜头。过了海关就开开心心地去取托运行李,然后走申报或者无申报通道,就出关啦!和平时入境不同的是,这一次出了关就会有工作人员等在门口,指导大家做入厦登记(i厦门)。我前一天晚上已经在机场填过了,只要点击“确认入厦”就申报成功了,然后生成一个二维码,给工作人员扫一下,之后就上了通往隔离接待中心的大巴车。
6. 酒店入住
上了大巴车之后并不是直接拉到酒店的,还要先拉到一个入境隔离什么什么中心之类的地方。在门口先排好队测体温,然后按“途径厦门”和“留在福建”分批进入中心。进去之后还是i厦门的入厦登记这件事,之前已经做过了,拿出之前生成的二维码给工作人员扫一下,似乎还填写了自己的姓名之类的,这已经记不清了。我拿的加拿大手机没有流量,但是每到一个场馆都有wifi,所以不用担心。工作人员把你随机分配到一个等候室里,每个等候室就代表一个酒店啦。过了一会儿一个工作人员会拿着一份名单到等候室里来点名,清点之后拿好行李排队上大巴车去酒店。
大巴开了好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思明区的一家酒店。酒店工作人员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摆了凳子让我们坐好,并把行李集中到一起,然后给行李和大家的手消毒。之后防控人员发给大家一份注意事项,讲解订餐和快递的要求,还有一些入住的注意事项(不能在屋里放火之类的……)还要求我们做了一套防诈骗选择题。酒店人员还讲解了一些后续订票和退房的须知,讲了挺长时间,其实有点累了,而且因为讲了太久错过了早餐时间……【哭】
然后又排队进到大堂去填表,我已经不记得填了多少表了。这里有点尴尬的是身份证件只能在护照和身份证里面选一个,我海关码用的护照,i厦门的入厦登记用的身份证,工作人员想了一会儿说,也无所谓,就让我随便填了一个。事实上好像确实无所谓,因为你用哪个证件做的检测最后就用哪个证件去查就可以了,大不了两个都试试。填表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不停地告诉你每个格里面写什么,讲真其实有点让人反应不过来,但有个人在那儿盯着你填表还是挺安心的,而且也能提高效率。
再之后就是拿出身份证,酒店前台给介绍房型,最便宜的都已经被订光了,我拿到的现有的最便宜的房型是14天5900元左右,再加2000元押金。酒店是那种上一辈人会住的比较老派的酒店,如果真是商旅的话这个价位这个房型其实还是可以的,当然,连住14天又不是真的商务或者旅游,这钱还是有点心疼的。酒店提供免费早餐和收费的中晚餐(38元/餐),果断没订,外卖比这还能便宜。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之后就拿到了房卡~ 真的找到了一种小时候在国内穷游的感觉,每次拿到房卡走进房间都还是挺激动的。这酒店还挺大,房间号能到6、70号。我上楼的时候正碰到医务人员在给上一拨已经住了一段的“邻居”做核酸,还问我是不是新来的。进门放下行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又把飞机上的所有衣物都洗了一遍。我的14日 staycation 就要开始了!